close
新竹的舊名為「竹塹」,在漢人尚未進入這塊土地之前,原為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。
清朝雍正年間,清廷有鑑於康熙年間的「朱一貴反清事件」與臺灣北部移民人數日漸增加,乃以大甲溪為界,
在溪北增設「淡水廳」,溪南增設「彰化縣」,而當時的淡水廳治即是設置在竹塹。
早期的竹塹城頗為簡陋,最早的城牆是由莿竹環植而成,嘉慶年間為了防禦海盜蔡牽,改以土牆取代原本簡陋的莿竹牆。
後來受到「林爽文事件」的影響,清朝政府終於改變了「臺灣斷不可建城」的政策,一時間全臺各地的廳、縣治先後修築石磚牆,
於是竹塹城遂成為北臺灣第一座石磚城。
以前竹塹城的迎曦門現在變身「新竹之心」,不僅藝人可以在這裡發表作品、辦藝文活動,民眾也可以坐著看表演,
是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市民廣場。
同時,有關單位也找來香港燈火大師,用光雕的手法美化迎曦門,像是以隱藏式燈光間接照明植栽、用階梯式光線來營造表演區的氣氛,
讓整個迎曦門從白天到夜晚都有不同的美麗呢!而這樣古今融合的建築廣場設計,也獲得臺灣多個建築獎項呢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